10 月 7 日,電商巨頭亞馬遜公司宣布將放棄其送貨上門機器人業務,種種跡象表明,公司在銷售增長放緩之際正在逐步收縮試驗性項目。
知情人士稱,亞馬遜目前已經停止開發這款大約在三年前推出的自動化機器人 Scout,全球范圍內,該項目約有 400 名員工,斬掉該業務后,員工將被調整到其他部門。
至于項目停止的原因,亞馬遜發言人艾麗莎?卡羅爾 (Alisa Carroll) 表示,在項目測試期間,公司努力為客戶創造獨特的交付體驗,但通過反饋得知,仍然有些方面沒有滿足客戶的需求。
從 2019 年開始,亞馬遜在西雅圖郊外的人行道上測試這款機器人,隨后擴大到南加州、喬治亞州和田納西州。測試過程中,機器人有專人看護,到達收貨人所在地之后會在家門前停下并打開蓋子,由顧客自己取出包裹。
除了配送機器人業務之外,在其它投資方面,亞馬遜也在緊縮,包括無收銀員商店、飛行的送貨無人機和承諾向世界各地提供互聯網接入的衛星。據悉,亞馬遜還將停止銷售兒童視頻通話設備 Amazon Glow,凍結了企業零售團隊的招聘,并正在逐步關閉其遠程醫療服務 Amazon Care。
無獨有偶,配送機器人企業的生存困境絕非個例。
整個服務機器人領域中,醫療服務、商用清潔和室外配送機器人為三大潛力賽道,一般來說,形容一類產品有潛力,同時意味著該產品目前尚未爆發,配送機器人確實如此。
從趨勢上來看,2022年,配送機器人達到了前所未有發展速度,無人配送需求量較往日暴增。機器人需求方出于防疫需求、降低人力成本,提高工作效率等原因,不斷增加配送機器人采購需求。
目前,配送機器人在應用需求、效益等方面優勢明顯,但從出貨量來看,室內配送>講解引導>商用清潔>醫療服務>室外配送,配送機器人的真正應用并不廣泛。
對配送機器人本身來說,由于應用場景的多樣化,要求產品有更強的靈活性和可變性。餐廳期望餐廳配送機器人可實現取餐盤、清潔以及語音下達指令的功能;酒店期望配送機器人能實現定位和智能家居聯動;醫院配送則必須要考慮醫院人多復雜的環境,以及如何實現高效率配送;而室外配送機器人有望解決快遞、外賣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問題;講解引導機器人雖然應用場景多元,但是需求又不夠剛性……
一邊是需求端的“能力有限”,一邊是供應端熱火朝天,配送機器人企業在艱難求生中經歷著裁員、斬掉業務線等重重考驗。如何擴大市場、滿足用戶需求,是當下最核心的問題和難點,但這個問題,目前無解?;蛟S在產業瘋狂擴張背后,還要經歷幾輪洗牌,才能不斷冷靜下來。
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同心智造網(www.112xyz.com)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,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,多謝。